8月6日,“水电九局1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科技创新)”(146653.SZ)在深交所成功发行,成为贵州辖区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以下简称“知识产权ABS”),标志着贵州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从企业的“一纸证书”到资本市场可流通的“价值载体”,本次贵州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实现“零突破”,是政策和多方合力积极探索的成果。
打破困局精准赋能科技型企业“知识变现”
在传统理解上,知识产权通常被认为是企业财务报表上的“沉睡资产”,虽然蕴藏着无限的市场潜能和商业价值,但在短期内无法实现从无形的“知”产到流动的资产,成为困扰众多科创型企业发展的瓶颈。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指以知识产权未来预期收益为支撑,通过发行市场流通证券实现融资的创新方式。相较传统证券化产品,其核心特点在于基础资产不再是实物资产,而是无形的知识产权,突破了传统金融机构融资期限短、规模小、成本高的局限。该知识产权ABS,正是以水电九局59项专利为基础资产,将采用储架发行模式,总规模5亿元,首期发行规模1亿元,优先级证券评级为AA+sf级,发行利率2%。
本次知识产权ABS的成功发行,不仅是贵州推进金融创新、加强知识产权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更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助力贵州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其不仅填补了贵州知识产权证券化领域的空白,更为更多贵州优秀科技创新型企业树立了一个高效、灵活、可复制、可借鉴的资本市场创新型融资渠道样板。
政策引领搭建坚实引导和保障体系
党的二十大以来,在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推动下,我国逐步形成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地方落地细则相配套的支持知识产权ABS发展政策体系。
2024年4月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宣布“统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保险等工作”。当月,贵州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省委金融办、省工信厅、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贵州监管局、贵州证监局印发《关于组织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通知》明确要求“引导金融机构拓展知识产权金融产品,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新模式”。2025年2月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在部委层面明确“探索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业务”。同期,贵州证监局推动省政府将“支持企业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写入《贵州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并正式印发,进一步强化省级政策支持。总体来看,地方政策与国家政策形成合力,无论是资金端还是服务端,为知识产权ABS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系统保障。
认知引导凝聚行业用足用好政策工具共识
自2018年底,我国首只知识产权证券化标准化产品诞生以来,经过多年的政策驱动和市场培育,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不断提速,在盘活知识产权资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重点领域资金供给和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贵州资本市场建设发展,特别是在多元化资本市场工具运用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不断提升地方政府和区域企业等相关方的认知,持续强化行业管理部门的驱动和引导。
为充分发挥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功能,贵州证监局结合辖区市场特点,制定《关于推动贵州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着力构建“联合培育+精准辅导”推进机制,通过协同联动与精准服务双向发力,推动债券市场资源高效对接实体经济需求。
在机制建设方面,贵州证监局持续深化与证券交易所、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数据局等单位的协作,重点围绕债券、资产支持证券(ABS)、基础设施公募REITs等融资工具,联合挖掘并培育符合发行条件的优质主体,形成跨部门协同推进实体融资的工作合力。同时,聚焦市场主体能力提升,连续两年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省工商业联合会、省科技厅等机构,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多轮政策解读、实务培训及案例解析,累计覆盖企业超300家。通过“精准滴灌”式辅导,帮助企业深入理解债券市场规则,强化融资实操能力,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的内生动力。
凝聚共识、通力协作、各方共进,是贵州辖区本次知识产权ABS实现“从0到1”突破的思想基础,为进一步激发区域市场活力,推动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贵州资本市场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希望有更多贵州科创型企业能够以本次贵州首单知识产权ABS为起点,将自己的一件专利、一项版权、一份设计,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转换为助力企业腾飞,甚至撬动产业发展的支点,真正让科技创新成为助力贵州现代化进程中的“硬核动力”。
联富配资-炒股配资排名-专业配资服务-配资网首页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